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下的艺术生态之艺术家篇 | 个人创作的思考及工作计划

刘军 99艺术网 2021-09-26



点击上方“99艺术网”,进行“星标”,第一时间看好文
随着武汉解封,相比国际新冠疫情的发展态势,国内疫情已有很大缓解,很多画廊已陆续有新展览开幕,去到现场观展的人也越来越多。

99艺术网将推出系列专题报道:《疫情之下的艺术生态》,将视角对准艺术生态中的不同从业者和参与者,报道将涵盖:艺术家、收藏家、画廊主、拍卖行、批评家,聚焦疫情之下他们的工作与思考。

 

作为艺术生态中的创作者,艺术家们很多工作计划因为这次疫情或被暂停搁置,或被取消,但也有按部就班推进工作计划的。首先我们将推出系列之一:《听艺术家们谈个人创作的思考和工作计划》。


杨诘苍

 


今年一月初我在南海千灯湖参加了几天的艺术活动后,在回巴黎的飞机上不是狂拉就是高热⋯⋯随即回到海德堡乡下至今一百日了。你知道我是拿毛笔的,从三岁拿起已经六十年。毛笔是人接地通天的文明,难得受难要这么长时间禁闭在自家庄园,日以种瓜菜写毛笔字归心。耕读慢生活竟然是奢华。



毛笔字写松了其他事情都要旁边等。除了放松写,每日我都对临或背临智永千字文草书,在未尾白纸黑字记下当日新毒在全世界横行霸道情况!禁闭中继续写,方方是印刷品,笔墨是原作。  


丁乙

 


疫情期间在工作室独自创作。特殊时期,没有了社交往来,却难得有了一段完整的、不中断的工作时间。我的工作方式一向都是一件作品完成之后开始下一件,在上一件作品将要完成时脑海里会产生关于下一件的构思,所以持续性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连续的工作可以让我对于一些新的方向作更多、更深入的尝试与探索。艺术家需要有自主性的工作节奏,疫情让这一切回归到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面对创作的日常状态。


丁乙,十示 2020-3,椴木板上综合材料,120x120cm


完成了两件高360cm、宽480cm的大型木板上绘画,这两件作品都是为下半年重庆龙美术馆个展作的准备,此外还完成了一些小幅作品。原来四月中旬在科隆卡斯顿·格列佛画廊的个展也因为欧洲疫情推迟到了九月。


尹朝阳

 


首先,以往习惯的节奏一下子被改变了。头一个月把过去一年买的书又重新看了一遍,包括一些大部头的画册。一下子宅在家里,最直观的感觉是时间忽长忽短,不再是过去总是不够用的状态。有一些段落几乎是挥霍的感觉,为一件小事儿,期间甚至还意临了几张囯画,那是过去所没有的一种耐心。在每天的信息轰炸下,着实考验了一下自己的定力和分辨力。结果很不乐观,年届半百,竟不能做到理想中的心如止水,时时起伏涌动,即使春光明媚起来以后,仍然会被愚蠢的同类的言行影响到,往往最后只能用一种似是而非的"活着是硬道理"的屁话劝回自己。

 

最实在的救赎最终还是艺术,绘画,即使是最感无力深深地怀疑着的时刻好像也须臾难离。我想,那绝不仅仅是惯性使然。至此,好像比那种把口号挂在嘴上更多了份不可言说的理解和好。艺术介入生活,如果不被夸大,以至分不清自己,还是回到个人,一个有知觉会怀疑的个体。经此一疫,艺术可能救不了别人,但却实在帮了自己,我眼睁睁地看着他在如此无常的时刻击碎无聊。

 

纸本水彩,《黄昏的松与人》,20x30cm,2020


把过去二年堆积在手边未完成的几张大画完成。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手法画了一组关于嵩山的纸本水彩。接下来会开始一个新的系列作品,有关人物画。


王易罡

 


今天我们每个人无不还在体验着伤痛,亲友的离逝,疫情让我们自我隔离,我们被迫失去了运动,参观,交流的权利。近百天的隔离,让我们心情便更加孤独。每天不能出门仅仅是与家人的沟通,然后就是工作带着焦虑与困惑不停的工作。希望在勤奋的工作中忘却现实生活给我带来的痛苦。

 

余下的时间便是与朋友们在facebook,微信上交流,在交流中我也努力保持着慎重,不能随便说话,以免因为自己不当的言论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我们说,艺术是一个独立思考的结果,那么今天的隔离生活让你感觉到的不仅仅是思考的独立了。就连人的沟通与交流也出现了问题。很容易让人变得抑郁,会出现心理问题许多观念是不能被预设的,观念的变化一定来源于现实的科学及时,或是生存状况,今天的疫情就让我无情的体验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政府在处理问题上的差异,虚伪与诚实及各个阶层对疫情的态度。

 

这种态度在今天已经变成了极大的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不同的族群都已经开始互相指责与批评,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公共话语问题,很难想象这种互相讨伐之后是否还会回到从前。

 

2020抽象作品、布上油畫. 160x145cm


我想绘画艺术语言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因为艺术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并形成的,它是一个属于人类对内外世界认知的结果,不会在短期发生巨大的改变,如果科学技术在疫情后发生了突变性的进步,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那么表现的语言方式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现有的表现方式中仍然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对自我认知与反省上,仍然存在着对于新表现方式的挖掘。但是有一点现在来看是明显的,网络虚拟的空间中会加大人们远距离的沟通与交流,那么这种线上活动的增加,也许也会产生出来更多虚拟空间中的作品。同时自然会发生并形成一种线上虚拟艺术世界。但我并不觉得它会形成一个主体,而近视在相互被隔离之中,成为一种视觉与观念交流的补充。我们还是不能忽略材料与物质性给你带来的视觉直觉与触感的第一手资讯。

 

艺术作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应该被全方位所感知的,而虚拟的世界里,总是会让人产生不确定的焦虑。艺术语言是国际性的,艺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在不同国家与语境中产生共鸣。形成某种不同的解读性。无论是今天的绘画,影像,装置。所不同的是他们在疫情之后的关注点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自身民族与历史的渴望,这种渴望是积极的,也是时代历史造成的,会给艺术家们增添新的灵感与表现语言的启迪。但是在中国这种民族主义与民粹意识,会是危险的,但被极左份子所利用就又会形成一个单一的审美性,再变成一种模式化审美,对艺术家的自由创作会形成新的牵绊。


向京

 


没怎么想艺术的事儿,在这么个波及到几乎全体人类的大灾难面前,所有的事情都停摆了,生活被严重地打断,可以说很幸运作为个体工作者,算是在疫情里受影响尤其受损失最小的,每天所感所想的全都和艺术无关。

 

疫情是个显影剂、催化剂,除了生命之外,也毁灭了很多东西,疫情全球化让“全球化终结”的宣告此起彼伏,即使发达国家,也在这个疫情前措手不及,全球经济衰退的警钟敲响,未来很长时间世界格局都会在这一波疫情后遗症以及变异里不断发生变化。经济的问题、地缘政治的问题,一定会连带文化所有行业的生存现实。疫情之前,大家已经在热衷讨论科技带来的新秩序,疫情是把科技背后在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实质推到了面前,我们要选择什么,已经在命运的钟声里,显得有点急迫。

 

这个时候,无法也无意创作什么。有时甚至会觉得艺术如同文明的伪装,当世界被剥去华服的时候,也只能面对她的千疮百孔。我依然会畅想,如果不管什么行业,能在一起切实地思考,不带偏见地讨论问题,也许会有有益的发现——这个世界会好吗?

 

除了简单记录了一些疫情时期的北京,也没做什么。接下来的计划要看疫情到底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


赵赵

 

《蝠到了》、布上油畫. 37x25cm 2020



对我来说任何变化和突发事件,都是我以往创作中比较重要的基础信息。

 

疫情初期我做了一件比较概念型的作品《蝠到了》,这需要三个动作来完成整件作品的发生,首先是完成《蝠到了》这幅绘画,其次是将这幅绘画以自媒体公开拍卖的形式,并将拍卖所得的20万元全部捐献给红十字会,最后是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参与到对国家公益机构的监督。这件事情的本身也是在呼吁社会对于国家公益机构的重视和监督。这笔钱从哪里来,最后用在哪里,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接下来的计划,原本2019年就已经计划在2020年的三月份于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出新的大型作品《白色》,但由于疫情的关系,推迟到了五月份。这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完善这个作品。


李青

 

这次疫情的上半场我因为在伦敦Almine Rech的个展在英国待了一个多月,避开了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然后回到国内,又避开了英国的疫情爆发。在英国期间为国内两场义拍做了两件作品。回来之后主要在做的是《Green Faces 玉面》系列,包括拼贴和肖像绘画,其他几个系列也在推进中。


玉面-AF0116  木板、布料、印刷品、吸油面纸、人体油脂 200x150x5cm 2020


《Green Faces 玉面》其实来自于我自己的全球化经验,用到的材料都是我在旅行途中的收集。在一个全球禁足的时刻做这个作品,更让我体会到超越种族、民族和国界的交流和共情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警惕那些逆全球化的声音。

 

作家的墙、印刷品、吸油面纸、人体油脂 2019


另一个深刻的体会是社交媒体对公众情绪的推波助澜,我们自以为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其实在媒体话语泛滥的时代是十分脆弱的,同时我们应该对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投喂和数字治理保持警惕。对自我的认知也一直是我创作的关注点。

 

今年计划中的另一个个展是在柏林的Eigen+Art画廊,作品都已运至德国,但现在因疫情推迟,时间未定。这段时间主要是宅在工作室和家里做作品、看书、看电影,艺术家孤独的工作方式对这种特殊时期并无不适应,倒是多了可以安静思考和潜心创作的时光。


-end-



  久艺生活馆  
本周推荐

视觉亚文化三剑客!



一度被否定和被误解的亚文化——二次元/极客文化——现在正在走向主流,并对艺术的发展趋势产生重要影响。这本书试图在艺术、设计和文化领域呈现二次元元素。通过探索其文化背景和最核心的内容,本书力求深刻地探讨二次元元素,并以艺术的方式来呈现。



涂鸦是一种人类自由表达的方式,现代涂鸦起源、形成于20世纪后期,此时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二十年,美国是经济恢复最快的国家,大批婴儿潮出生的青少年成长起来,移民、黑人的问题潜伏在各个街区,亟待表达的青少年在混乱无序的街头通过涂鸦探索自己的身份认同。本书以最早期的涂鸦形式,即地铁涂鸦为起点,详细讲述地铁涂鸦的兴起和没落。接着介绍了被认为是街头艺术中最为正宗的涂鸦形式之一——模版涂鸦。同时阐述涂鸦艺术中最被忽视却最贴近流行文化的粘贴涂鸦:粘贴涂鸦是商业广告的一种变体,但是在艺术家的创作之下,充满了戏谑意味。最后邀请涂鸦艺术家详谈涂鸦创作的思路和技巧,一步步展示涂鸦的创作过程。本书还收录大量最新创作的不同风格涂鸦作品。


▼ 

拼贴是一种自由度、包容度非常大的艺术载体,不论你是否掌握绘画技巧,使用什么样的材料,都能创作出传递各种视觉观感的有趣拼贴。一般艺术创作中讲究的透视、色彩、构图等,在拼贴中都不是必不可少的。拼贴让你自由地尝试、实验,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想象力!本书以拼贴地位的转变为节点,讲述拼贴作为一门技术、一种艺术概念、一种纯粹为了好玩的创作方式在相应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兴盛时的发展变化。为了让希望尝试拼贴艺术的初学者更易着手开始,讲述了基本的拼贴技巧,大量的拼贴作品作为参考。



精彩继续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陈逸飞 —— 十里洋场的艺术“造梦者”

缔造艺术市场传奇,六位从日本走向世界的当代艺术家


唐可:画冬瓜,过秋收冬藏的真实生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